国内车企杀入高端车制造,谁能成功突围
进入到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随着新冠疫情抗疫的放开,所呈现出的火爆局面自然令人振奋,虽然说也有着价格战等不和谐声音存在,但整体上车市确实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
对于国内汽车市场的新气象,显然,高端车在市场的表现功不可没!无论是大型国有车企的高端转型、还是自主品牌谋求品牌向上,都将新高端车制造,纳入到自身的新发展之中。这就使国内企业再拼高端车,已经成了影响车市变化的新现象之一。
其实,企业要打造高端车,主要是为了自身的两大需求而来。一是为了“走出去”打造高端汽车,为的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不落下风;二是为自身的利润率而来,就是希望借助高端车的议价能力,使品牌向上成为可能。然而,但打造高端车的难度一点都不比以往小,反而有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市场竞争越黎越加剧、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以及转型对制造技术的影响更大,这都将成为国内企业再次冲击高端车制造的最大障碍。
竞争,为何让企业造到端车为何越来越难
对于打造高端车,可以说是每一家车企的愿望。由于有第一次国内车企冲击高端车的整体失败的经历,使企业也逐步意识到,打造高端车必须要赶上一个制造变革的窗口期,这样,造高端车就成了顺势而为的全新变化过程。谢天谢地,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让国内汽车企业重燃了造高端车的梦想。
而随着这样的机会到来,也让高合、蔚来、比亚迪、埃安、红旗等代表车企不断的推出自己的高端车,以全面实现冲击高端的制造。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以后,除了少数企业的高端车在市场表现可达到预期以外,更多的高端车不是出现问题、就是越造路越窄。这其中,高合就成了最明显的例子!
原本是属于华人运通旗下的高合汽车,由于在当地政府的扶植下,开始瞄准高端车制造,或许是掌门人是政府官员出身的缘故,所以,在造车上就是要讲究一个范儿!但这一新车自从推出来,就注定成为小众产品,不仅新车难以跟上、就连新设计也是让人不敢恭维。2021年,高合一共才销售4237台,进入到2022年也大体如此,这样一份销售数据,显然是不存在竞争能力的。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兜底”逐步退潮以后,可想而知,高合造高端车是不是很能持续下去?,确实是颇让人担忧的!
放开,意味着国内高端车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提及高端车制造,在过去都是与国内制造不沾边的。纵然,在数年前,一些自主品牌也开始冲击高端车制造,但由于技术上的能力有限,以及消费者认可程度的严重不足,以至于,高端车纵然能够造出,也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问题。更不要说,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了!这样,就使高端车在市场严重受挫的同时,也失去了造管端车的最佳时机。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放,以及受疫情影响造成了国际高端车的青黄不接,这就给国内造管端车迎来了另一个难得的机遇期。这个时候,无论是新势力、还是国有企业,都开始像造高端车发力,像红旗、比亚迪、埃安等车企,都不在掩饰造高端车的愿望,与此同时,也推出了五十万、甚至百万的高端车,这确实给车市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如果不是现在的疫情管控放开,人们或许不会见到频繁推高端制造的景象。但现在,疫情的管控放开了、市场又恢复到你争我夺的阶段,这就是人们对高端车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其中,既有比较的需求、也有技术差异、更有价格差异的不同,如果企业在推高端车的过程中,不能意识到高端车与这些问题的联系,自然就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像红旗、埃安、比亚迪都新推出了百万计的超级跑车,这也只能作为展现自身能力的制造而不能作为量产车投放到市场形成竞争,这就是国内在高端车的关键问题。
消费,为何是做好高端车的关键一环
按理说,以目前的造车形势看,造高端车技术上不存在任何的问题,无论是国际化的设计、还是通过全球采购形成的技术供应链,都比以往造高端车存在着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时候,企业不仅要推50万以上级的高端车、更要推百万计的高端车,这就让国内的高端车制造,呈现出一种新的制造特点。
而这个时候,国内车企所打造的新车,既有新能源技术作保障、更有高端化的设计与制造,按理说已经达到了造高端车的技术能力,似乎,唯独欠缺的就是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这是因为,我们与国际企业造高端车,存在着成熟度与制造理念的巨大差异,这就使消费者不会以试验者的身份来消费高端车,而是需要在技术上有自己的特点、在形式上独树一帜、在价格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消费者。因为,制造高端车既要证明自己、又要惠顾消费者,这两方面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让消费者接受。
而随着新一年市场的变化,造高端车就成了与国际高端车的直接竞争。考虑到,国际品牌具有着技术成熟、议价能力强以及品牌文化特点突出的优势,这样一比较,国内的高端制造要想冲出重围,确实是不容易的。别的不说,以近期国内出现的汽车价格变化而言,先是比亚迪、埃安等企业向上调整了新车的价格,紧接着又出现了特斯拉、奔驰等企业的大幅降价,这样的一升一降,显然就会对国内高端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消费者虽然看好国内汽车造高端车的做法,但实际上能不能消费国内制造的高端车,就另当别论了。
客观地讲,国内造高端车是走向国际的关键,也是参与竞争的重要抓手。所以,造高端车本身是大势所趋,但就是由于我们开始造高端车,是动了国际企业的奶酪,自然需要先考虑这些面对面竞争所带来的后果,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具有知己知彼的能力。或许,也只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的打造高端品牌,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让中国高端车不断地深入人心……!
上一篇: 红旗发布新能源战略优势预期能实现吗?
下一篇:佐藤恒治4月起将执掌丰田汽车